中国男足:现状与展望——探寻崛起之路
朋友们好,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中国男足:现状与展望——探寻崛起之路和中国男足的现状的知识分享,希望能解答您的疑惑,接下来我们正式开始!
本文目录
中国男足,一个承载着无数球迷期待的名词,却始终在亚洲足坛徘徊。中国男足在国际大赛中的表现屡遭质疑,国内足球环境也饱受争议。面对困境,中国男足该如何突破瓶颈,实现崛起?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入手,探讨中国男足的发展之路。
一、中国男足现状
1. 人才储备不足
近年来,中国男足在亚洲杯、世界杯等大赛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很大程度上源于人才储备不足。据《中国足球协会青少年足球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显示,我国青少年足球人口仅为1000万左右,远低于欧洲的5000万。青少年足球培训体系不完善,导致优秀人才流失严重。
2. 职业联赛水平较低
我国职业联赛水平相对较低,与欧洲、南美等足球强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据《中国足球协会职业联赛规程》显示,我国顶级联赛球队数量为16支,而欧洲五大联赛球队数量均在20支以上。我国职业联赛在俱乐部管理、球员待遇、青训体系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3. 教练水平参差不齐
中国男足教练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世界级教练。虽然近年来我国足球界引进了一些外籍教练,但他们在本土化、本土球员培养等方面存在不足。我国教练员培训体系不完善,导致教练员水平难以提升。
4. 足球氛围不浓厚
相较于欧洲、南美等足球强国,我国足球氛围不浓厚。一方面,足球普及率较低,青少年足球活动不足;另一方面,足球产业尚未形成规模,足球文化尚未深入人心。
二、中国男足崛起之路
1. 加强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
要实现中国男足崛起,首先要加强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这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完善青少年足球培训体系,提高足球普及率。借鉴欧洲、南美等足球强国的经验,培养更多优秀足球人才。
2. 提升职业联赛水平
提升职业联赛水平是提高中国男足整体实力的关键。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优化俱乐部管理,提高球队竞争力;
(2)完善球员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球员;
(3)加强青训体系建设,培养更多本土球员;
(4)引进世界级教练,提升教练员水平。
3. 提高教练水平
提高教练水平是提升中国男足整体实力的关键。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教练员培训,提高教练员水平;
(2)引进世界级教练,学习先进足球理念;
(3)注重本土教练的培养,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教练团队。
4. 营造足球氛围
营造足球氛围是推动中国男足崛起的重要保障。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大足球普及力度,提高青少年足球活动参与度;
(2)发展足球产业,扩大足球市场规模;
(3)弘扬足球文化,提升足球在国家体育事业中的地位。
中国男足崛起之路任重道远,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通过加强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提升职业联赛水平、提高教练水平、营造足球氛围等措施,相信中国男足定能走出困境,实现崛起。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男足的辉煌未来!
中国足球现状
中国足球曾经涌现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年轻球员,可是这些有潜力的球员限于中国联赛,都没落了,中国联赛从甲A到中超,赌球,假球,黑哨充斥其中,极大地影响中国联赛的水平也限制了中国球员的水平,以及中国足球对于高水平外援引进的不力,水货奇多,俱乐部大多只关心短期利益,真正搞足球得人凤毛麟角,而且中国十多亿人,但是踢职业足球的人却连日本韩国都不及,更是由于国家队的表现让国人太失望,太伤心,所以中国国人更多关心欧洲高水平足球,中国足球的发展已经丧失根基——中国的球迷。
对于有潜力球员培养不力,像曲波,冯潇霆,毛剑卿,郜林等都曾经在世界级的青少年比赛中表现出并不弱于世界足球强国青少年球员的天赋,但是几年过去,和他们比赛的其他球员很多都已驰名世界,他们却在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中没落,平庸了。
联赛水平不高,不公正,很多人说中超无弱队,我看是中超无强队才对。倒数第一可以绝杀联赛第一,一次是冷门,很多次就是大家水平都一样差,你运气好而已。
后备力量不足,中国选拔国少队只能从五百多名孩子中选,可见中国足球后备力量之差。
中国足协的不作为,中国足协作为中国足球的领导者,这些年来除了足协的办公室越来越豪华,就没有其他什么突出的进步,典型的外行领导。
国足现如今面临着怎样的现状
目前,中国国家队年龄结构问题众所周知。在足球比赛中,年龄和身体素质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它们也必然存在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一旦超过了一定的年龄限制,运动员的体能就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而我国男足正是面临着关于年龄结构的问题和现状。
1 、老龄化严重。
职业足球普遍把 30 岁作为一个转折点,大多数球员的身体机能在 30 岁之后明显下降。在本次球队年龄结构分析中, 30 岁及以上的球员被视为老球员。中国足坛 30 岁及以上球员占 65 %,其中蒿俊闵、王大雷、罗国富、艾克森、阿兰、吴曦、王神超、张琳芃等绝对主力或首发替补。如果再进一步研究主力阵容的老化程度,恐怕会更加严重。
2、老龄化四线开花
15 名 30 岁及以上的国脚在四线真的开花了,从门将到前锋都是 3 - 4 - 4 的分布。如果注重年龄结构的组成,优化前场应该从哪里下手?后场?中场?守门员真的是碎芝麻撒的满地都是,懒得去捡。
3 、人才断层严重
21 - 25 岁球员只有两名, 22 、 23 、 24 岁球员都没有。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两位球员分别是张玉宁和朱晨洁。前者是主力,后者是后防新星。至少,我们可以从这两位年轻球员身上看到微弱的‘光芒’。
分析年龄结构的问题,已经从比分数更高的维度看待了这支国足目前的问题。这场世预赛之后,国足成员将迎来真正的洗牌。然而,以下核心问题是不能回避的。什么时候开始?从谁那里?你有信心为了大洗牌而牺牲自己的成就吗?舆论的压力能承受吗?接下来,就要看足协的运作了。
中国足球的现状
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元年,同年美国世界杯举行。职业化之初,中国足球涌现了不同技战术打法的流派,也造就了几支风格迥异的强队。广州小、快、灵,上海抢、逼、围,北京国安的工体不败,大连万达的江湖霸主地位。职业联赛的欣欣向荣,也带动了中国足球水平的整体提高。1994-2002三届世界杯周期,国足的表现至少在亚洲也是准一流,2002年受惠于日韩作为东道主直接取得世界杯决赛圈资格的有利条件,中国男足历史性杀入世界杯决赛圈。同时期的女足,也保持了世界一流强队的风采,女足世界杯亚军,奥运会女足亚军,就是最好的证明。
中国足球这种职业化是很不彻底的,足协是在体育总局之内的体制,导致了官僚思想横行,外行管理内行,因此中国足球黄赌毒逐渐蔓延,尤其以低级别联赛更甚,甲B变成“假B”,中国足球失去了群众基础,加上国家队成绩为重的本末倒置的指导思想,2002-2012期间,中国足球每况愈下,男足居然能够1:5输给泰国,以前泰国这样的球队,就是一顿高空轰炸很容易摆平。女足联世界杯正赛都失掉资格。这是中国足球进入最低潮的时期。
痛定思痛,中国足球人也在反思,14-15年制定执行了足球改革方案,重新重视足球基础,重视校园足球,重视足球群众基础的培养,重视联赛。中国足球上升势头喜人,男足在15年亚洲杯小组赛全胜,对最后的冠军东道主的比赛,虽然输了,但是显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作为球迷还是满意的。女足也重新进入世界杯正赛,第一场仅仅是补时争议点球输给了东道主加拿大队。用一句老球迷的名言评价对中国足球的感情“胜也爱你,败也爱你,不拼不爱你”。中国足球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涅槃重生的阶段,期待更好的表现。
本文对中国男足:现状与展望——探寻崛起之路和中国男足的现状的分享到此结束,期待您的下次访问!